微软神秘的“中国计划”,小程序担当了什么角色?
author:一佰互联 2019-03-26   click:256

简介:古时候,传说鲤鱼跃过龙门,就能够化身为龙。这个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详,但你听过科技巨头微软的“龙门计划”吗?这个充满中国味道的计划,是年逾40岁的微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创新项目。它旨在通过微软的技术能力 ...

古时候,传说鲤鱼跃过龙门,就能够化身为龙。这个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详,但你听过科技巨头微软的“龙门计划”吗?这个充满中国味道的计划,是年逾40岁的微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创新项目。它旨在通过微软的技术能力,用全新的方式来触达更多中国用户,现在微软旗下的多款小程序和企业微信的套件都是“龙门计划”的一部分。可以说“龙门计划”完全扎根于微信的土壤。这家世界级Top 3的巨头在小程序里都做了什么,为什么要做多款小程序?在微信公开课和晓程序观察联合推出的寻找优秀小程序案例分享第12期中,曾经参与过MSN项目的微软Office 365高级产品经理张鹏,分享了微软在微信里如何再造一个Office的秘密。

大家好,我是微软Office 365高级产品经理张鹏。很高兴今晚有这个机会和各位大咖分享微软在小程序所做的工作。下面,我详细为大家介绍下我们的“龙门”计划。

1、龙门计划,始于2016年

早在2016年,我们便开始有序的铺展在中国的计划落地,我们把Office在中国发展比喻为一辆需要加速的汽车。

上面两个轮子分别代表了PC端的office客户端,就是大家最熟悉的word、ppt、excel和office online。下面两个轮子代表了office在移动端体验,我们有移动端的office app。有了这四个轮子,我们通过微软云端存储Onedrive将各个端连接起来,这就是Office 在中国的战略。随着用户习惯转移,移动端成为主流,同时也随之而来的带来一些弊端。1. 用户必须下载App,这个门槛并不低,用户在没看到你产品价值的时候,每多等1s,多操作一步都会造成流失。2. App需要android一个版本,iphone一个版本,这个对一个产品冷启动来说也是一个门槛。3. App社交属性弱,无法有效传播。所以,当时“龙门计划”并没有快速进展,渐渐地我们观察到每天有大量的office文档在微信生态内被传输,同时,也有多方数据表明,微信好友已经不限于是朋友和家人,这里面有同事,有上下游的合作伙伴。

于是这个月活超10亿的App,成为“龙门计划”的主战场。针对微信,我们在中国提出了WeChat office的概念。我们最为看重的,就是微信本身的社交属性,正如我刚才提到的,很多office文档是在各个微信群之间流动,通过社交关系在分发。我们观察一段时间后,决定从今年的7月份便开始全面发力小程序。

2、抛开PC端的“杂念”一切重新出发

在做小程序的时候,我们都遵循一个原则:尽量忘记office在PC体验,完全探索一套全新的移动端用户体验。这个原则能帮助我们再设计产品时更加聚焦,很多时候想法太多就会非常浪费精力。根据这一原则,我们定了4个小程序的设计主题。1、服务化,大家听到Office第一感觉就是工具,但我们想让工具变成服务,建立和维持好核心用户。2、内容,工具的问题是用户缺少忠诚度,被替换的可能性高。所以,加深内容会提高用户粘性。3、人工智能,这个微软的一个优势,我们的研究院有很多研究成果,微软属于技术上走的比较靠前,但是产品上相对滞后,但是我们必须要利用到微软在AI上的技术优势。4、设计时要兼顾社交,要利用到微信里这种社交属性,让用户可以自发的去分享产品。因此我们愿景是,可以在移动端创造出来一个全新的文档生成方式,摆脱pc端的束缚 。 根据这些主题,我们先后上线了「微软AI识图」、「微软听听文档」小程序。我们想,传统PC端的文档制作方式是鼠标,键盘,打印机。而过渡到移动端,生成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移动端有摄像头,多点触控和语音输入,微信内分享。

我们认为,PC端与移动端最大的区别就是手机摄像头,「微软AI识图」便以摄像头为出发点,结合微软AI人工智能处理能力而成。「微软AI识图」主要分为输出和输入两大功能。输出:需要利用到摄像头,用户打开小程序便直接调起摄像头。当然也能使用手机相册和语音输入,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语音指令直接生成一个文档。比如,对着小程序说我要一个年终总结,最好是中国风、简约大气点。用户就能直接一页一页的通过语音输出,生成一个文档,而不需要复杂的操作。这中间的处理过程完全可以交给AI,微软的OCR可以识别很多语音,而我们的office lens,可以将一张拍歪的图进行几何矫正。我们还有人脸识别,通过自动识别人脸的位置,将图片做处理,自动匹配模板;还有即将发布的手写识别等等。

输入:我们有导出为office格式的文档,PDF,也可以导出修正好的图片,拼接成长图用以在微信内分享。PPT是大家在移动端最常用的办公工具,但是在移动端,似乎PPT就不这么流行了,很多PPT被当作一个静态文档一样在微信群内流转,如果在微信里让用户可以同样Power Your Point,让你的观点更有力呢?于是,我们便做了「微软听听文档」。「微软听听文档」的功能也分为2部分。针对创作者,作者创建一个可分享的语音文档就三个步骤。第一步,作者从微软云盘或者从手机相册中选择文档和图片;第二步,你可以给文档的每一页配音,这个过程在移动端设计需要非常顺,就像每天和好友对话一样;第三步,可以给发布设置一个权限,你是需要公开发布,还是在小群内做分享都可以非常方便做权限控制。对于听众,我们试图营造一种沉浸式的演示体验,声音和每一页幻灯片同步,幻灯片每一页自动播放,同时可以随时转发,点赞或者评论。对于公众号运营者,他们还可以通过关联这个小程序,给用户提供除了文字以外的新体验。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听听文档还上线了一个新功能,可以直接复制公号链接,然后将文章中的配图自动生成语音PPT文档。

3、建立品牌认知和占领市场,微软有一套

在获客方面微软分成2步:建立品牌认知和占领市场。大家都是知道office,但是大家不知道「AI识图」,更不知道「听听文档」,怎么让用户记住你呢?我们从3个方面建立品牌认知。第一是文案和传播,这个大家都在做,我们也有公众号,叫微软office文档。通过抓热点、搞创意,将产品功能放到用户情绪中,用户才会产生情感共鸣去体验。第二是和KOL合作,在office这个领域内其实有很多KOL。他们在这个领域教育用户如何更好使用office,我们先找到这群人,由于他们是微软粉,又因这些人天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愿意去体验,这也是他们成为KOL的原因。只有抓住并服务好这群人,才有撬动更多新用户的可能。比如,我们邀请了60位KOL作为第一波入驻听听文档的认证专家,他们用听听文档在微信群中做支持分享,在他们的公众号文章中嵌入给用户提供这种新的体验,同时也给听听文档带来了第一拨种子用户。第三是媒体合作,就像和晓程序观察这次合作,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去传播。除了建立品牌认知,我们还要占领市场,也就是不断挖掘入口。比如,公众号关联小程序、服务直达等等,都是我们试验过,比较有用的玩法。其中,「微软AI识图」的新用户中,有15~20%是从服务直达而来,占比非常大。另外,跨界合作拓展线下入口也是重要玩法。比如「微软听听文档」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合作,在展商的服务台、走廊水吧等重要区域都树立了小程序码。来观展的观众只需扫码,就能在手机里连听带看地掌握会展中心所有内容。据了解,该会展中心每天有2000—3000人通过扫码获得服务。

最后我还补充一下,目前我们的产品推广其实比较克制,主要是先打磨产品,如果我们认为体验做到至少我们认为理想状态了,我们再去用一些方法去推广,我个人是比较推崇这种方法。Q&A环节

Q:冷启动的时候,提到要用好的文案来传播,有没有一个例子呢?在什么活动或节点上使用了什么样的文案效果不错?

A:结合实时传播,比如情人节,听听文档举办了三行情诗的活动,让用户用听听文档做情诗。或者在开学季,让学长、学姐做一些分享,给其他的新入学的学弟学妹。

Q:小程序未来会有哪些变现的渠道?是一些高级功能的收费版吗?

A:微软近期不会商业化,先摸索出一套符合用户习惯的良好体验的产品。但听听文档已经向内容平台发展,未来第三方服务商可能需要赚钱,我们会开放给他们赚钱的能力。

Q:有想过将这些工具插件化吗?你是如何看到小程序插件的?

A:场景打磨好了,会考虑当插件去发布。

Q:在线下推广环节,微软都是怎么做的?遇到了什么机遇,以及什么坑?

A:内部先用起来,微软大厦(智能化大楼)每天参观的人很多,让参观者在没有人陪同的情况下也能很了解,这种思路就很方便推广到展会。

坑呢,就是目前用户还是不太熟悉小程序码,这个习惯还没完全培养起来。

Q:现在微软听听文档还在邀请大家关联公众号吗?如果500个满了,会如何甄别?

A:推出一些活动,关联使用量来判断哪些是比较活跃的公众号,名额会更倾向于更活跃的公众号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巅云官方发声,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,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,邮箱2522407257@qq.com。更多相关资讯,请到巅云www.yx10011.com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巅云建站www.yx10011.com。